華為鴻蒙如何閃轉騰挪才能贏得一席之地?
文 / 韓宇 出品 / 節(jié)點財經
2021年6月2日晚8點,鴻蒙操作系統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fā)布會在線上如期召開,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擔任發(fā)布人,親自揭開了HarmonyOS 2全面推送的大幕。
從2019年8月“家有鴻蒙初長成”的忐忑驚喜,經過一年多的內測試行修改,到如今HarmonyOS 2全面發(fā)行。被大家品評褒貶期待懷疑了八九年的“鴻蒙”到底是何物?它因何而來,又將去向何方?它是“中國創(chuàng)造”下的新突破,還是披著愛國主義外衣的商業(yè)戰(zhàn)略棋子?在底層系統已被安卓、IOS牢牢把持的軟件生態(tài)市場,HarmonyOS 2應該如何閃轉騰挪才能贏得一席之地?
/ 01 /
危機應對造就鴻蒙問世
如今的企業(yè)家正在用浪漫的詩人情懷和悲天憫人的淡淡憂愁氣質逐漸一改商人在大家心中麻木冰冷、唯利是圖的刻板印象,從錘子羅永浩,到小米雷軍,再到華為高管余承東,都在從更加人文的視角向世人闡述科技變化帶來的生活變革。
“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每個設備都是萬物互聯的一部分。”對于HarmonyOS 2問世的意義,余總如此定義道。
與大眾想象的不同,HarmonyOS 2的精髓不在于手機系統開發(fā),更與美國的芯壓制無關,手機系統只是針對單品類設備的適用系統,芯片則屬于硬件范疇,而鴻蒙則是面向全品類硬件產品的生態(tài)開發(fā)系統。在鴻蒙的生態(tài)鏈中,手機、平板、可穿戴設備甚至智能汽車等終端不再互相孤立,而是可以互相影響操控,發(fā)生聯系。
這一切是建立在超級終端的基礎上,是鴻蒙實現“萬物互聯”的根基。
在回溯鴻蒙誕生之路時可以發(fā)現,9年前僅僅是一紙規(guī)劃的操作系統如今頗具規(guī)模,已準備好接受市場考驗。不論前景如何,至少華為面對困境時給出的頑強回應值得稱贊。
2012年美國對華為和中興發(fā)起了無理調查和國會聽證,在兩家頂尖企業(yè)的在美商業(yè)擴張進程中制造人為障礙。有了前車的警示,華為在危機意識的感召下開始著手布局自有分布式操作系統。
彼時的操作系統上,蘋果IOS與安卓兩強爭霸,微軟windows phone、諾基亞Symbian、Palm、BADA、三星Tizen等眾星環(huán)繞,偌大的市場竟沒有一款中國國產系統,信息安全保障程度堪憂。
基礎系統的缺失不但影響企業(yè)未來發(fā)展,更成為國家信息安全壁壘上的一道缺口。無論是2013年斯諾登事件、還是丹麥爆美竊聽事件,都說明了維護信息安全,掌握核心技術的必要性。
2014年2月,中央成立網信領導小組,2016年11月,全國人大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2018年3月,中央網信辦聯合證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推動資本市場服務網絡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一文,一系列政策東風吹進華為的系統建設之路,推動了該項計劃穩(wěn)步前行。
經歷了7年開發(fā),2019年5月14日,“華為鴻蒙”商標注冊成功,“鴻蒙”熱潮上涌。當時中美爆發(fā)貿易爭端,對一批中國企業(yè)實施制裁,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中,喪失了安卓系統使用權。
未雨綢繆的華為在被制裁兩天后的5月17日實力反擊,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官宣自主知識產權操作系統“鴻蒙”問世,并在8月9日的正式發(fā)布會上宣布開源。
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鴻蒙主要聚焦于分階段開源以及對外公測兩方面。目前已涵蓋內存128KB至4GB范圍內的所有手表、車機、手機等硬件,預計2021年11月對4GB內存以上的設備開源,徹底實現全品類覆蓋。
另一方面,企業(yè)在本年4、5月開展了兩批次的用戶公測活動,旨在提升用戶體驗,優(yōu)化產品功能,引起極大反響。在系統性能方面,雖然有部分不滿聲音存在,但用戶普遍的反應是運行良好,并無任何明顯不足。
/ 02 /
“安卓換皮”論本是無稽之談
測試期間對鴻蒙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安卓換皮”的說法上。
圖片來源:網絡公開
導致該論調出現的原因共有兩個:
一是公測期間不少用戶發(fā)現鴻蒙空有系統而無自己的實物,使用的是安卓軟件安裝包,部分網友在打開游戲應用時發(fā)現,裝配了鴻蒙系統的手機被識別為安卓模擬器;
二是在部分業(yè)內人士看來,鴻蒙和安卓同樣出自Linux,部分AOSP開源代碼使用的就是安卓開源代碼項目,并沒有實現機制上的顛覆,在OPPO某公關經理的微博言論中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對鴻蒙的批評和不滿,雖然涉事人員已被解職,但相信擁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圖片來源:OPPO前公關經理微博截圖
曾讓人如此熱血沸騰的國產系統上線之初竟遭到致命差評,耗時9年的“中國創(chuàng)造”產品為何依然難逃雷同抄襲的聲音?“鴻蒙”究竟是科技的反擊還是商業(yè)噱頭?想要了解背后的真相,還要從“鴻蒙”與安卓的關系說起。
安卓系統最初由國外一家名叫andy rubin的公司研發(fā),2005年下旬該公司被谷歌收購后,系統隨之易主。
2007年開始谷歌連同80多家軟硬件制造商及電信運營商組建開發(fā)聯盟升級安卓系統,隨后以apache開源許可證的方式向世界公布了系統源代碼,由于其極大的普適性受到了手機生產商的熱烈歡迎,上市僅兩年后就超過了塞班系統成為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平臺,蘋果崛起后安卓與IOS平分天下,地位難以被第三者撼動。
有一個觀念需要大家不斷深化習慣牢牢記住的是,安卓系統是為手機量身定制,它的存在是為手機服務,而如前文所說的那樣,鴻蒙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手機只是生長在其生態(tài)土壤上的一部分,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屬于兩個范疇的東西。
何況安卓系統已經開源公布,可以視為公共資源。華為手機并非不能下載使用安卓的系統,谷歌真正卡了華為脖子的地方在于,他不讓你有使用安卓軟件的權限。你可以走進這家自助餐廳,但只能坐在這把餐椅上,他綁住華為的手腳堵住他的嘴,美食就在那里可華為吃不著。
既然食物是免費可取的,只是小二兇了一點,想要一飽口福的話,拿走食物自己搭個餐臺即可,為什么非要連食物也扔掉不要呢?
同樣的道理,安卓系統本身人人可用,只是谷歌不讓華為在其授權范圍內使用,華為在鴻蒙里用了安卓,扔了枷鎖的選擇對一個初創(chuàng)系統而言不是最經濟便利的嗎?
那些糾結于鴻蒙生態(tài)下的手機應用依然依賴于安卓系統故斥其“安卓換皮”的朋友們,要么并沒有理解鴻蒙系統的本質,要么是過于執(zhí)著于不必要的自我。我們要擺脫的是谷歌的壓制戰(zhàn)術,而非好用的科技產品。
坊間對于鴻蒙與安卓的比較,本是一種無稽之談,因為安卓宏內核為基礎的系統,決定其難以注定難以碎片化的屬性,這也是谷歌近些年來物聯網發(fā)展過程中避不開的痛點。
任正非說過:“華為推出的鴻蒙系統并不會取代谷歌的安卓系統,鴻蒙如果能有一部分生態(tài),那也是補充,而不是主要的替代關系!
可實事求是的講,兼容安卓在現階段既是明智之舉,也是事出無奈。
首先來說,為了給現存的操作系統換土已然耗費了9載光陰,金錢無數,如果拋棄現有操作系統另起爐灶,既會錯過5G剛剛興起的大好時機,更會讓研發(fā)人員在不能得到市場持續(xù)更新反饋的情況下閉門造車,空耗資源;
第二,生態(tài)系統也好,操作系統也罷,最終的流向都是用戶。安卓的操作模式和界面UI經過多年的積累升級已經逐漸被廣大用戶所熟知習慣,如果真的實現了顛覆性變革,高昂的學習成本必然會使得一部分人望而卻步,造成目前華為手機市場占有量的斷崖式減少,造成雙輸的局面。
最重要的一點是,華為鴻蒙開源的那一刻起就是希望所有友商的手機系統都能使用裝載,如果貿然與安卓對立,無異于讓小米、VIVO等公司面臨二難選擇,對華為來說結局可能并不樂觀。
這是華為萬萬不愿意看見的,在與安卓的隔空較量中輸贏事小,但一著不慎耽誤了“1+8+N”的長遠戰(zhàn)略,則無異于自掘墳墓。

最新活動更多
-
10月23日火熱報名中>> 2025是德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峰會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0月24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yè)年度評選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yè)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